为什么全社会一夜之间突然迷恋上中华古典文化?
在满是明星秀的综艺节目中,《中国诗词大会》无疑是一股清流,开创了另一种“造星”模式——一位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的高中女生武亦姝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焦点。一时之间,这个女孩在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阶层地疯狂“圈粉”,在她娓娓道来的诗词中,有种我们对古典文化说不清道不明的谜之迷恋,这种迷恋从何而来,又将归向何方?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无论是为了理想还是为了生活乃至生存,我们无时无刻不被焦虑所包围:领导今天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房子怎么又双叒叕涨价了?同事怎么升职了我怎么还在格子间?隔壁老王为什么今天看了我媳妇两眼?婴儿奶粉哪家强?我为什么减肥三周却重了二两?
在一次又一次的内心独白中我们忘记了生活的韵味需要偶尔停下来细细品味,似乎自己走得太快,把自己的灵魂落下了。
但突然,我们在内心挣扎中打开电视,突然发现一句句遥远的诗词竟然带来了我们久违的宁静,一瞬间就被这些句子拉回当年,自己坐在课桌前,对着课本一字一句念着诗句——当时我们并不理解诗句的含义,而现在理解了,却再也回不到那个简单而幸福的过去了。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内心满足的一种状态。我们怎么也没想到,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竟然会带给我们幸福的共鸣,当然,这些诗句要是出自一位美少女口中,这种幸福感就更加强烈了。我们从诗句中最先感受到的是情感的温度。
在诗词大会中听到《游子吟》中那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瞬间就会想到17岁那年离家到外地上大学,临行前,母亲为我准备大包的衣物,千叮咛,万嘱咐,到校之后还给我寄来书信嘱咐要认真对待学业……猝不及防地热泪盈眶。
我们为什么迷恋?不就是因为古典文化中那流淌着的诗意,传递的情感,在日常的焦虑中,突然又重新燃起了我们对幸福的向往吗?
悠远的平平仄仄
让我们重新定位自己
面对着古典文化中悠远的歌谣,一幅5000年来从不曾中断过的历史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和谐统一到“牢骚太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近思远虑,从“睫在目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的自知自胜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自强不息,从“民亦劳止,乞可小康”,“欲摇桨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到“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站在画卷之中,我们自然开始审视自己,把自己放进历史的长河寻找自己的定位。
情感的成长记忆很容易就变为文化的情感共鸣。古有将军文天祥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亦有柔弱女子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广将军雄姿英发依历历在目,岳飞将军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豪气壮志传诵千古。
在古典文化的平平仄仄中,我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现在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通往未来的起点。
“温故知新,继往开来。”不温故何以知新?不继往凭什么开来?不背靠五千年,何以能有“中国特色”?
走向未来
带着古典文化的独特基因
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一位歪果仁问,你们中国古代的书为什么是竖排的,横排才符合阅读习惯啊。中国人告诉他,我们看古典名著的时候是在不断的点头,而你们,是在不断的摇头。
文化继承式的发展让我们更有底气,走在发展的道路上让我们的心里总感觉沉甸甸的,莫名的踏实。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
正是有了这种底气,我们才能笑着看网络上各种无伤大雅的段子,不用担心自己的根会被折了;也正是有了这种底气,我们才能面对各种无厘头的广告语付之一笑,心里清楚那些被胡乱运用的成语只会是昙花一现,终会被历史的浪花拍在沙滩上;也正是有了这种底气,我们才能走出国门,用一种健康的心态去欣赏其他文明中的精彩。
这就是自信。
有了这种自信,我们才能够自如的去学习他人的优秀文化,融会贯通、顺势而为。有了这种自信,才不会把自己的好东西都丢了。我们的古典文化自成一脉,儒释道相互交融形成了特有的中华文化,“仁者爱人”的包容并蓄、“求同存异”的和谐发展、“刚健有为”的自强不息等,均代表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价值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道德理想和精神信仰。
带着这样的底气,这样的自信,我们才能从“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到“走进世界舞台中心”,为世界带来中国的智慧!
当然,自信不代表自负。随着不同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多元文化的冲突也日益增多,文化自信又被赋予了更新内涵与更高要求。有人说,中国人正在告别“发展中国家”,正在告别温饱,进入小康和中产。这是一个对于未来全面小康社会的社会结构的远景。在这个远景之下,青春和朝气将成为新面庞,行业分布将会越来越广泛,阶层的文化素质将得到整体提高,成为中国政治上的进步与健康力量、经济上的消费主体及建设主力,以及中国社会的稳定的主导力量。那么为了这个美丽目标的实现,更需要将文化自信提上议程。只有文化自信的重现和提高,才能提高国民的整体文明素养,也就才能够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只有如此,方能彰显大国之风采。
还不知道这些事?快戳蓝字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长安剑
▼▼▼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中国长安网APP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长安网微博
▼▼▼